DB23∕T 3701-2024 中医医养结合服务规范(黑龙江省)
ID: |
CC40F3A138BE484981877F6B7E6C91A0 |
文件大小(MB): |
0.36 |
页数: |
13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4/9/3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03.080.99,CCS A 12 23,黑龙江省地方标准,DB23/T 3701—2024,中医医养结合服务规范,2024-06-13 发布2024-07-12 实施,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23/T 3701—2024,I,目次,前言II,1 范围.3,2 规范性引用文件3,3 术语和定义.3,4 基本要求4,4.1 机构要求 4,4.2 人员要求 4,4.3 设备设施 4,4.4 环境要求 5,5 服务流程5,5.1 机构流程 5,5.2 接待6,5.3 评估6,5.4 建档6,6 中医服务6,6.1 总体实施 6,6.2 起居照护 6,6.3 食疗药膳 7,6.4 情志调护 9,6.5 慢病养生 9,7 康复服务 10,7.1 总则 10,7.2 物理治疗.10,7.3 作业治疗.10,8 评价改进 10,8.1 服务评价.10,8.2 持续改进.11,参考文献 12,DB23/T 3701—2024,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部分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黑龙江省民政厅提出,本文件由黑龙江省养老服务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民政厅、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黑龙江省社会康复医院、齐齐哈尔,市百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哈尔滨市第五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黑龙江省海员总医院、黑龙江省医养结合协会,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朴严花、马荣、王晓昕、肖艳、刘勇、孟德龙、刘贵军、张欣、姜明月、巴智,文、李佳铭、李瑛、顾莉莉、关莹、吴迪、郝庆辉、于洋、王玉玲、戴岩、王力维,DB23/T 3701—2024,3,中医医养结合服务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提供中医医养结合服务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服务流程、中医服务、康复服务、,评价改进,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内提供中医医养结合机构的服务,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GB/T 10001.1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 10001.9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9部分:无障碍设计符号,GB/T 1888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29353 养老机构基本规范,GB/T 35796 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GB 38600 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GB/T 42195 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JGJ 450 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MZ/T 008 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MZ/T 032 养老机构安全管理,MZ/T 133 养老机构顾客满意度测评,MZ/T 168 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规范,MZ/T 187 养老机构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规范,MZ/T 205 养老机构康复服务规范,MZ/T 206 老年人居家康复服务规范,DB 23/T 1992-2017 医养结合服务质量规范医疗机构,DB 23/T 2289-2018 医养结合服务质量规范养老机构,DB 23/T 3158-2022 养老机构岗位培训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中医医养结合机构,同址设立,兼具中医医疗卫生资质,提供疾病诊疗、护理、康复等专业医疗服务和生活照护、文化,娱乐、心理/精神支持、安全保护等养老服务的组织,[来源:DB 23/T 2289-2018,3.3,有修改],DB23/T 3701—2024,4,3.2,中医治未病,通过调养体质,增强个人抗病能力,使机体状态保持健康,防患于未然。主要包括体质辨识、健康,管理、中医康复护理、中医药膳服务等,3.3,体质辨识,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从体质状态及分类的特性,把握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与个体差异的手段,3.4,相关第三方,老年人配偶、监护人以及为老年人提供资金担保或委托代理的个人或组织,[来源:GB 38600,3.1],4 基本要求,4.1 机构要求,4.1.1 中医医养结合机构应具备独立法人资质,符合《养老机构管理办法》、MZ/T 008 和MZ/T 032,的规定,4.1.2 应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4.1.3 应具备和上一级医疗机构的联动机制,包括但不限于医联体、医共体和互联网医院诊疗等联动,方式,4.1.4 应具有与服务开展项目相匹配的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和组织构架,4.1.5 提供餐饮服务的,应持有食品经营许可证,4.1.6 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应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4.1.7 应建立消防安全、食品安全、职业健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安全事件的管理制度,有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4.1.8 应建立投诉处理制度,明确投诉处理程序,4.2 人员要求,4.2.1 中医医养结合机构管理人员应具备养老机构或中医医疗机构的管理经验,4.2.2 机构内的人员设置和配备应符合MZ/T 187 的要求,岗位培训应符合DB 23/T 3158-2022 的要求,4.2.3 中医医养结合机构内的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社会工作者、营养师、健康管理师、消防安,全员等应持有效的执业(资格)证,并在工作岗位熟练运用相应的知识和技能,4.2……
……